官司打进最高院,新品种侵权最终伤了谁?

夏季,正是绣球花盛放的时节。这种形状可爱、色彩艳丽的花,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

绣球的原产地在中国,但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无尽夏”“安娜贝拉”等绣球,却都是由国外引进的品种。

国产绣球去哪了呢?就在上个月,国家林草局向世界推介了四个中国优良林草植物新品种,“博大蓝”绣球正是其中之一。2015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就授予了“博大蓝”绣球植物新品种权,花卉育种专家杨玉勇是唯一的品种权人。


“博大蓝”绣球 潮新闻记者 叶怡霖 摄
听到自己培育的绣球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杨玉勇却喜忧参半。
为了培育出更优良中国绣球新品种,这位育种专家付出了大把的时间与精力。但在有着“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之称的昆明斗南花市,有一种和“博大蓝”十分相似的绣球花正在热销,某经销商告诉潮新闻记者,这种绣球能占到斗南绣球鲜切花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名字取自它深海般迷人的色彩:“大海蓝”。

自打第一次见到这种最为畅销的绣球花,杨玉勇就非常肯定,这是自己的“孩子”,他意识到,自己培育的新品种可能被侵权了。


三年前,杨玉勇把三家或违约或侵权的种植商分别告上法庭,开始了繁琐的维权之路。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两个案件均一审胜诉,还有一个已庭外和解。目前,其中一桩侵权案已进入最高人民法院二审,正等待判决结果。


这几年,杨玉勇不得不反复做同一道证明题:“大海蓝”就是“博大蓝”。
背后,是绝大部分赏花人不熟悉的“植物知识产权”的博弈。

点此阅读完整文章。

来源:慧泽智享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