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本被鼓励进入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国目前的设施蔬菜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Hortidaily邀请荷兰Ridder中国区总经理Fulco Wijdooge先生和宏福农业总经理刘湘伟先生进行了一些分享,以下是具体信息。
Hortidaily:中国近年来新建了许多温室,您如何看待中国设施蔬菜的发展?
宏福农业总经理刘湘伟:“相较于传统农业,高科技温室的优势在于高抗风险能力、高生产力以及高质量产品。相对的,产品售价也较高。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设施园艺的进一步普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要求的提升,市场上将有更多来自温室的作物。但从长远来看,只有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让更多人买得起、愿意买,才能实现设施园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Ridder中国区总经理Fulco:“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可用耕地的减少,所有人都需要重新审视食物获取途径;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也将促进设施蔬菜的发展。除番茄外,蓝莓、草莓也越来越普遍。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加强自动化、增强土地利用率、提高产量和质量是种植者需要思考的;这就涉及到种植者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投资,并产生一个良性的投资回报率。”
“与此同时,对消费者的知识分享也需要加强。在正确的管理下,经温室种植的产品使用更少的化学品,不存在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对环境更友好。消费者需要认识并了解到这些益处,让其意识到经温室种植的产品和从土壤种植的产品拥有一致的口感,甚至还要更好,更健康,从而推动消费的发展。”
Hortidaily: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在运行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宏福农业总经理刘湘伟:“国内现在出台了许多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在看到政策利好的同时,需要更加理性分析项目的可运营性,包括选址、能源、作物、运营模式、资金成本等。政策是存在波动性的,必须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例如,我们乌兰察布的园区采用了冶金厂的余热,但由于这种政策性能源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因此也配备了全套锅炉房。不能单独依靠某种单一能源,如果遇到政策变化,影响是非常大的。云南的自然气候非常优越,相应的农业政策支持可能会比其他省份少。每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有不同的选择。”
“能源是绕不开的话题,园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产量和生产成本。在华北地区,番茄产量能达到18kg/平方米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的产量甚至会损失部分番茄的口感、风味。但在云南,产量每平米能达到30kg左右。在选址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以我们在内蒙古的温室为例,内蒙一带光照资源较好,但冬季很冷,所以我们在温室建设时重点做了保温工作。温室的三层幕布中有一层是棉被,是国内首个在大型温室里使用棉被的。棉被增强了保暖性,但难以收拢将遮挡部分光照,可能会影响产量,这就需要在节能和温室收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最终才能实现温室的利润化、可持续化。”
Ridder中国区总经理Fulco:“ 持续性很重要,市场变化很快,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挑战。园区需要合适的团队,正确的设施设备解决方案、可进入市场的渠道。作为设备供应商,需要和客户一起解决问题,确保需求始终被满足。中国政府非常支持设施园艺的发展,对相关行业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有帮助客户实现好的投资回报率,才能实现正向循环。”
Hortidaily: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大多借鉴荷兰技术,如何让这些技术更好的服务中国市场?
宏福农业总经理刘湘伟:“市场认知存在偏差。园区和供应商双方都需要多沟通,更好的了解彼此需求。园区技术人员的素质很关键,需要有辨别能力,知道自己的园区需要什么。供应商也需要有辨别能力,当发现甲方的需求不正确时,及时引导,才是一个比较正向的合作关系。由于距离、时间、人员的原因,有时海外供应商会惊讶于原来中国已经做的如此细致了,这和他们的传统认知印象是不相符的。”
Ridder中国区总经理Fulco:“中国市场和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种植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加强,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和客户保持大量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没有人可以保证100%的正确,但通过持续的沟通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荷兰园艺技术很好,但也很昂贵。我们需要知道客户缺少什么,要实现什么,怎么帮助他们成功,和客户之间彼此信任是最重要的。”
“本地化很重要,很多公司很难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转化。Ridder看好中国市场并致力于在中国长期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时间。我们的本地化团队包括植物学专家、种植顾问和工程师等,他们来自荷兰著名农业大学瓦赫宁根、温室咨询机构Delphy等机构。在Ridder,我们提供的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Hortidaily:如何看待劳工系统在中国设施园区的应用?
Ridder中国区总经理Fulco:“中国很多现代化温室里都有配备劳动力管理系统,但大多因为缺乏正确引导闲置了。人们在适应一个新系统前总是需要时间和帮助,去了解如何使用,哪些数据需要输入系统。当人们学会正确使用后,管理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以我们在上海的客户由由农业为例,他们起先有41个工人,半年后,减少到27人,一个好的系统能事倍功半。”
宏福农业总经理刘湘伟:“国内设施园艺还在起步阶段,劳工系统的应用比率不高。就宏福而言,我们一方面在对市场上的成熟软件进行测试,也在研究自己的系统。对于智能化的劳工系统,一个比较实际的因素是要考虑到温室工人的可操作性。大部分温室工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也不太习惯智能手机,现代化的电子智能系统对他们而言是不容易的。”
Hortidaily:宏福农业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路线是什么?
宏福农业总经理刘湘伟:“稳定连续供应高质量产品是打造品牌的关键因素。农作物受季节性影响显著,即使是在温室条件下也难以实现全年连续生产。以宏福大兴园区为例,产季集中在每年的12月到来年7月,之后的产品供应就需要从其他地方来补充。宏福在不同地区的园区分布,可以实现一年12月的连续不间断供货,也更容易进行渠道扩张和品牌打造。”
“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吃到优质的西红柿,宏福旗下的产品在线上线下都有售卖。从利润角度看,线下的利润空间更大。除了自己种植的产品,我们也会从其他的种植户那里收购西红柿。但小的种植户缺乏相应的技术管控和品控,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提供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得到更多符合我们质量要求的产品,加快业务扩张,也能促进技术的传播,推动中国设施园艺产业的进步。”
更多信息:
宏福农业:
邮箱:hongfujituan@hongfujituan.com
Ridder:
电话:021-20989815
官网:ridd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