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武城县:“新农人”返乡创业带来新发展

近年来,山东德州武城县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不断引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助农惠农企业,为其提供施展技能的空间,使这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用知识和技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水培小白菜带动就业

“这种水培小白菜仅需20天就能成熟上市,一年可采收15茬不断档……。”3月5日,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的说。

近年来,水培蔬菜悄悄“爬上”了武城市民的餐桌,这种新颖的种植方式,也使李秀双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李秀双大学毕业后曾到上海创业,经过几年的打拼和不断学习,于2019年创办了盛茂农业水培蔬菜公司。

与传统蔬菜不同的是,水培蔬菜采用漏窗式立体水培种植模式,利用智能化循环系统,不间断给蔬菜供应养分,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既生态环保,又节约成本。   “通过立体种植模式,弥补了叶类蔬菜市场的空白。”李秀双说。现如今,李秀双夫妇经营的水培蔬菜棚已经由以前的4个扩建到26个,一年产值达到在100万左右,同时带动了周边几个村庄的十来户村民就业。

多肉种植促增收

在武城县武城镇吕庄村的大棚内,蓝精灵、黄金绍羞、紫羊绒等品种多样的多肉植物长势旺盛,宜蓁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超正忙着种植、移栽。

吕建超是吕庄村人,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选择了回家乡创业,2013年开始,他看准了多肉植物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尝试在自家田地里建设大棚进行种植。有专业技术打底子,加上勤奋好学,很快积累起了多肉植物的养护经验和繁殖技术,基地也实现了滚雪球式稳步发展。目前,公司已建成多肉植物大棚13个,成为鲁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多肉植物繁育基地,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吕建超也因此被授予“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德州市新农青年示范带头人”等。

在这一位位返武创业的“新农人”背后,离不开的武城的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最急切的任务就是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武城县因地制宜给返武企业创造优渥的培育土壤,通过出台人才扶持政策、发放扶持资金、推出惠农金融产品等方式,为他们创造更加优良的创业环境,让他们大胆迈开步子,向着新方向、新目标探索前行,为带动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无论是发展水培蔬菜的李秀双还是宜蓁园艺的吕建超,他们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不仅为武城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前沿的现代化信息,还实现了带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新农人’引领奔小康的示范样板。”武城县副县长魏凯章说。据统计,近几年来武城共有190余名中专及以上学历青年返乡创业,涉及粮食种植、果蔬、养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