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聚隆打造高端蝴蝶兰种苗中心

 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花卉产业的投资热土。2019年,绿聚隆通过招商引资从广东来到玉溪,落户江川区九溪镇亚洲花卉科创谷,租地176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通过3年时间,实施一期、二期智能温室项目建设,二期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全省一流的智能温室和国内一流的组培室。届时,公司将把广东的核心部门迁移到玉溪,全面开展蝴蝶兰种苗选育生产,其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智能化管理、全程可追溯和远程监控。

 “目前,我们公司在广东的温室和配套设施已相对落后,要把蝴蝶兰种苗选育做优、做精和做强,就必须有一流的温室和配套设施支撑。”绿聚隆董事长魏南斌表示,蝴蝶兰作为高端花卉,温室栽培对光照、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用于蝴蝶兰种苗生产的组培工厂,对空气洁净度要求也很高,一般要达到万级净化标准,部分房间要达到千级净化标准。因此,绿聚隆入驻玉溪三年来,重点主抓智能温室建设,对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也是精益求精。

据介绍,绿聚隆一期智能温室及配套设施项目共投资4000多万元,于2021年8月竣工投产,共建成智能温室1.1万平方米、组培室6000平方米,智能温室每亩平均投资强度达53万元,组培室每亩平均投资强度达430万元。

魏南斌指着智能温室里的加温系统说:“我们的加温系统是采用无污染、零排放的空气能热泵,结合工业PLC编程自控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化加温,温度波动可以精准控制在1℃以内。”因此,绿聚隆的温室在节能环保方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用水方面,公司上马了一套逆渗透技术配套设施处理浇花用水,使浇花用水达到纯净水标准,然后加温到30摄氏度浇花,实现100%的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和无污染。


去年10月,绿聚隆投资1000万元建设10600平方米的二期智能温室,到今年5月可投入生产。二期智能温室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改造,二期智能温室有四大亮点:一是设计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的温室顶棚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过滤、加温后使用,有效利用雨水作为生产用水循环使用。二是智能温室建有种质资源圃,设有母本区,为种苗培育提供品种储备。三是安装了设备运行故障报警系统。四是建有病毒检测实验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PCR扩增技术,一次可同时精准检测96个样品的五种常见兰花病毒,真正做到所生产的种苗健康无病毒。
 

“目前,二期智能温室的配套设施项目,有3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其设计更适合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进行蝴蝶兰种苗选育和栽培,培育出来的蝴蝶兰种苗品质更好。与一期相比,二期温室的配套设施更齐全、更高端,例如二期既有室内小型气象站也有室外小型气象站,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二期较一期的智能温室可节能30%。”魏南斌如此总结。


谈到一、二期智能温室的软件建设,魏南斌介绍,企业通过使用条码管理系统,解决了种苗生产过程中,由于无菌转接换瓶次数高,而带来的成千上万的组培瓶怎样统计、怎样识别、怎样管理和能否实现全程可追溯等难题,而蝴蝶兰种苗在线订单系统解决了以前线下服务周期长带来的诸多难题。通过条码管理技术应用,员工把每个组培瓶上打上条码,每个组培瓶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个条码上包含了这一瓶种苗生产过程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都储存在公司的云服务器数据中心。


 通过移动组培智能质量管理系统、蝴蝶兰种苗在线订单系统和手持终端的质检销售追溯系统捆绑打包应用,企业有了“智慧管家”,生产、销售、管理呈现一体化的崭新业态。据测算,公司通过这一系列技术应用,每年可降低50%左右的管理成本。 

 由于绿聚隆研发核心和核心技术部门都在广东,因此,近两年在生产模式上,主要是把广东培育出来的蝴蝶兰种苗半成品,拉到玉溪基地进行后续生根阶段的培育。随着二期智能温室将于今年5月竣工投产,公司准备将核心部门从广东迁移到玉溪,实现从研发到培育种苗的全程生产。
   

下一步,公司将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从以前的引种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自育新品种为主、引种为辅的新品种开发模式,多举措把公司的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做特。

 

来源:玉溪日报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