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标准》于2014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中国的种苗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程度逐年提升,生产效率、种苗供应都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数字化应用的深入,全新的数字化种苗工厂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中国的蔬菜种苗工厂现状如何?和欧美发达园区相比差距有多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近日,Hortidaily邀请瑞克斯旺中国事务关系经理冒维平先生、凯盛浩丰农业技术部负责人徐凤娇女士就中国的工厂化育苗现状做了一些分享,以下是具体信息。
Hortidaily:近年来,国内新建了许多的蔬菜种苗工厂?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的发展?
凯盛浩丰农业技术部徐凤娇:“病害是传统种苗工厂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种苗工厂受限于苗场环境、设施设备缺乏、管理技术匮乏等因素,难以满足现代智慧温室的生产需求。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市场上有部分因为种苗质量不过关导致的问题,现在是时候对种苗工厂进行变革了。”
“凯盛浩丰在国内建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对我们而言,种苗的高质量和稳定供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每平米的最终产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建立自己的种苗工厂。在此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很难找到满足我们需求的健康的大苗。国内现存的种苗供应能力无法匹配我们的需求。凯盛浩丰从17年开始规划设计种苗工厂,陆续建成了临邑苗场,即墨苗场,东营苗场,2022年8月,凯盛浩丰(莱西)育苗工厂也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1.5亿元,占地4100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全自动智慧化蔬菜育苗工厂,将帮助解决种苗病害、大苗缺失的问题。和传统育苗不同,我们采用超小苗嫁接。传统育苗需要把苗子养到很大再进行嫁接,这对后期的花芽分化、种苗质量都会有影响,在种植过程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我们还实现了“双头双花”大苗的技术突破,有效提升种苗质量,节约成本。”
瑞克斯旺中国商务关系经理冒维平:“大约15年前,种苗工厂就已在中国出现,专业农户开始从买种子到买种苗转变。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种植户对种苗的质量、对种苗工厂的综合能力、质量管控、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现在种苗工厂的一大挑战。可以看到,中国新建了很多的高科技温室,大多来自荷兰技术,整个种植环境安全干净,但所采用的品种大部分对很多原生病毒没有抵抗性。因此对种苗的健康、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种苗受到了污染,对温室种植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当然,这里面不仅单纯涉及种子、种苗,工人的素质、消毒能力、温室的管理水平都是产生影响的因素。”
Hortidaily:同荷兰、美国等大型专业化种苗工厂相比,中国的种苗工厂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凯盛浩丰农业技术部徐凤娇:“同荷兰及美国这些大型的专业化种苗工厂相比,我们在育苗场的经营管理上都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技术上我们已经可以和欧美一样交付健康,强壮的双头双花大苗了,目前为止,凯盛浩丰苗场已经交付了200万株大苗。另外,凯盛浩丰的优势在于管理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在28.5岁,学习新知的能力很强。我们也积极安排人员到荷兰、美国等技术更发达的地区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难点,我们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在持续提升。”
瑞克斯旺中国商务关系经理冒维平:“种苗工厂的季节性调配,如何最大化利用空间、减少闲置期也是目前的一大挑战。中国目前的种苗工厂局面是“大而不大,小而不小。” 比如山东是蔬菜供应大省,有数量众多的种苗厂,但大部分的蔬菜种苗供应能力没有能覆盖到其他省份。由于种苗季节性生产很明显,过了产季后,很容易出现设备闲置。以欧洲的现代化种苗工厂为例,其可供应半径1000公里内的种植户,但中国目前的供应半径大概在200公里左右,最多的估计在500公里。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农户相对分散,小农户居多,专业种植户还在缓慢发展中,小农户倾向于就近买苗。向凯盛浩丰这样的大型苗场,覆盖的范围相对要大的多。这一局面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结构变化才能解决。”
“此外,番茄、茄子等都需要大量的嫁接,目前基本上通过人工进行的。如果今后能实现自动化嫁接,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另外,随着露地种植和简易蔬菜大棚种植用户转向高科技温室种植,对高品质种苗要求会增加。”
更多信息:
凯盛浩丰
联系人:徐经理 15564893929
瑞克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