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这意味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工厂”出现在我们身边。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来自金山的“新农人”,他借助智能化系统,一个人管理12亩温室大棚,而且这里的蔬菜产量远比传统种植要高很多。
胡耀峰是金山区廊下镇特色蔬菜智联工厂的“棚长”,管理着两个总面积达12亩的温室大棚,别人种菜都是下田,可他种菜却仿佛是进了“体育馆”。而且,得益于大棚内149个传感器的全方位监测,胡耀峰还可以随时随地调控温室内的环境。
大棚虽大,但需要的人手却很少,只需轻点按键,填土、挖穴、播种、覆土等种植环节就可以自动完成。全自动水肥机则会非常精准地给蔬菜浇水施肥。除了幼苗定植和最终采收需要一些人手,其余的时间里,胡耀峰一个人就都能管得过来,而且蔬菜的收成还特别好。
虽然从事的是农业,但胡耀峰每天和电脑、仪器设备打交道的时间远多于和植物打交道的时间。他自己笑称,相比于农民,他倒更像是一个程序员。
令胡耀峰最为自豪也最感兴趣的,就是国内自主研发的这套智慧种植系统,因为它完全可以让不懂农业的人也能种好菜。而这类系统,此前绝大多数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不仅售价高,而且还处处受限制。
胡耀峰坦言,他当初填报大学志愿时,是在家人建议下才选择了农学,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已经让他主动选择在农业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今年,植物工厂的二期也将开建,胡耀峰要管理的大棚面积很可能也将翻一番。不过他的梦想远不止于此。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