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水培蔬菜实现可持续盈利

周至是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塔山镇人。2016年,夫妻二人放弃大城市工作回乡创业,通过多年的了解与调研,他们发现大棚种植前景不错,2020年,他们承包修建了5个温室大棚,学习引进了水培技术,开始种植水培芹菜。

周志的大棚内一字排开分布着十几个水池,水池里漂浮着整齐的白色泡沫种植面板,泡沫板上均匀分布着25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孔,鲜嫩的白芹从圆孔中抽出绿叶。芹菜水培营养液并不复杂,周志说管理好大棚温湿度、光照就能高产。

水培芹菜一年能种6季,一季的生长周期40天,长出来的芹菜具有无激素、无污染和无公害等特点,品质优良,他的水培芹菜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定向发往绵阳、成都和重庆等地。

水培蔬菜一直没有推广开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前期投入成本高,一个恒温大棚建设成本就高达60余万元,很多种植户朋友无法承担。而来自自贡市的黄吉彬却把高额的投入资金缩减到仅需6~7万元,实现了水培蔬菜推广的跨越式进步。

2017年黄吉彬在省农科院接受培训时,就被水培蔬菜深深吸引,可是如果按照省农科院示范园里的水培芹菜标准建设,一亩地的恒温大棚投入资金就高达60万余元。为了降低成本,黄吉彬打起了用传统大棚的主意。

水培芹菜种植适宜温度是28℃-30℃,而普通大棚恒温效果差。为此,黄吉彬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前往大棚蔬菜种植地了解、请教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吉彬利用热气学原理,把原来的传统大棚高度(1.56米)增加到1.78米,加大空气流通力度,使大棚温度趋于稳定。

同时,他还在全省率先开创利用沼液水培芹菜,二次利用沼液中丰富的营养元素。沼液水培蔬菜对营养液的调配比例以及生物菌添加的品种都要求非常高。黄吉彬不断试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6次的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营养液比例,并将生物菌由一种增加至三种,解决了芹菜根腐病、缺氧、长势不好等问题。

经过近1年的试种,黄吉彬终于攻克低成本、非流动性水培大棚蔬菜核心技术,把一亩地的投入资金减少到了仅需6、7万元的投入,实现了大田推广的跨越式进步。不仅如此,他的沼液水培蔬菜技术和沼液水培蔬菜大棚还分别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沼液水培蔬菜新型实用技术”专利证书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沼液水培蔬菜实用大棚”专利证书。

黄吉彬种植的水培芹菜单季亩产量可达2500至3000公斤,一年可以收获6至7季,由于品质好,芹菜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定向供应成都的盒马鲜生,每天的送货量达1000斤。

看到了水培蔬菜的前景后,黄吉彬放开手脚,扩大了种植规模,把由最初水培芹菜单一品种发展到小葱、空心菜、青菜等9个水培品种。目前,黄吉彬已扩建大棚沼液水培种植基地8亩,年产量可达20万斤以上。

来源:长江蔬菜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