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2022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大赛决赛正式开战。通过激烈角逐,期待已久的垂直农业挑战赛决赛终于迎来了4强队伍。区别于前两届,本届大赛将场馆搬到了位于上海崇明的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的集装箱农场里。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参赛团队需要精细调控温、光、水、肥、气,挑战在三个月内,通过设计、优化智能算法,以更低能耗、更短时间,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生菜。CyberFarmer团队:对话植物,高效生产。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植物环境生理研究组的CyberFarmer团队,团队成员均在具有工农交叉特点的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领域从事学习与研究。团队依托基于自主研发的CyberFarm集装箱式植物工厂形成了叶菜、浆果、中药材等作物的设施清洁化高效栽培技术。本次比赛则提出了适用于集装箱式植物工厂的“与植物对话的智能环控技术”作为本次比赛的核心技术手段,以期实现植物工厂鲜食蔬菜的高效生产。
上海农业科学院团队:尚农笃耕,至诚至新。来自上海农业科学院团队由来自上海农科院园艺所和信息所的相关科技人员的6名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在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研究、温室黄瓜和生菜生长模型和功能结构模型领域、植物工厂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及其生长和产量模型、全人工光植物工厂光配方等方面研究均取得过不错成绩。本次比赛,他们将从环境优化和品质调控、智慧种植模块、生长和产量模型构建、光配方调控、算法模拟、营养液配方优化等方面入手,注重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的综合开发利用。
LettUs Grow 团队介绍:生菜快长,势不可挡!LettusGrow是一支年轻的、多元化的跨学科团队,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活跃的创新能力。团队成员明确的分工,包含作物模型专家、生菜农艺师、植物生理学专家、农业企业高管、AI算法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团队将结合数据、调控策略和植物新的的综合判断能力,根据生菜的生理需要以及外界的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判断,通过针对性地调整植物工厂参数,从而实现生菜的稳定供应并保证优秀的品质。
上海交通大学“生生不息”团队:生生不息,与日俱进。上海交通大学“生生不息”团队是一支具有综合背景的团队,集结了机械工程、农业工程、能源与动力、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力量,同时也是交大首次参加决赛的团队。除在农业方面的研究积累外,团队在诸多工科领域,如新能源利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也有良好的基础。在本次参赛过程中,他们将从智能感知技术、自适应环境调控、系统能耗优化三个方面着手,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最终目标是实现智能化、低能耗、多场景的植物工厂。
此次赛事,针对都市农业发展趋势,探索解决五个立体种植技术的痛点与难点,同时通过赛事,提高新品种生菜种植的产量、质量、商业价值等。
1.人工智能与算法模型
利用人工智能与算法模型,精细化调控农业生产过程。植物生理模型结合算法智能不断自我优化,通过精准细致的调节,操控环境,达到最佳优化的作物生产需求。
2.高精度传感设备
利用高精度传感设备,实时监测生长环境,实现远程无人化种植。依托传感器设备的精准度,辅助操作者把握微观细节,做到人在家中做,菜在工厂种的远程快速信息反馈与调节。
3.探索人工光种植
探索人工光种植模式下,高产低能耗的种植策略。通过对能源利用的脉络化掌控,可视化能源信息,智能数字化决策,制定高效低能耗的生产方案。
4.探索“植物工厂”标准管理流程
探索“植物工厂”标准管理流程,减少对传统种植经验的依赖。摒弃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依赖经验的做法。用工业化思维定制农业生产标准管理流程,严格考核每一生产阶段。
5.研究作物生长所需光源
研究作物生长所需光源,动态调节光配方,满足作物生长与品质需求。在了解作物不同生育期,光照需求的基础上,智能动态化调控光配方,给予其最佳最适宜的光照条件,生产消费者喜爱的风味。
6.挑战作物品种新高度
新品种生菜"翠恬",挑战作物品种新高度。本次大赛的赛题是如何在集装箱内种植一种因嚼起来声音清脆而得名的“水果生菜”品种Crunchy(翠恬)。评比维度包括产量、品质、算法策略、能耗成本及商业价值五方面。本次决赛将从2月14日正式拉开帷幕,直至5月底结束。
来源:光明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