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布未来农场建设蓝图 两批20个试点先行探路

近日,浙江公布第二批共10家未来农场名单,加上去年7月认定的首批试点,浙江已有20家未来农场。

“它们代表了浙江数字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农场最重要的导向,就是改造、提升、突破传统业态。”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副处长马梁说,无论是“农业4.0”“无人农场”,还是浙江的未来农场,都有一个共识: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是无人化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从数字农业工厂到未来农场,最大区别就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马梁说,从单一环节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层次集聚,未来农场考量的要素更综合,更注重对产业体系的重塑和生产组织关系的重构。

“这意味着未来农场是多元的,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导则》的起草者之一、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聂鹏程认为,这种农业现代化经济组织的发起者可以是一家企业、一个强村公司、一个村镇,要能在生产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模式、农业分配体系的系统性重构等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

在嵊州,走进巴贝集团旗下专业从事工厂化养蚕业务的陌桑现代茧业人工饲料数字化养蚕未来农场,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像瀑布一般从流水线上倾泻而出。嵊州是浙江主要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的0.3%、全省的10%。近年来,嵊州丝产业进入增速减缓、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为此,嵊州出台了《嵊州市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3)》,首次提出要将嵊州打造成“中国丝高地”,其引擎就是巴贝工厂化养蚕项目。

早在2019年,巴贝集团就攻克了“工厂化养蚕”这一难题,让蚕宝宝“住”智能“宿舍”,吃上由桑叶粉、玉米粉等制成的人工饲料。如今,即将建成的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二期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万吨鲜茧。这不光提高了嵊州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还为农业创新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企业正不断探索新蓝海,研究丝蛋白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点此阅读完整原文。

来源:浙江新闻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