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蓝莓冒充云南蓝莓

春节将近,车厘子、蓝莓等水果受到不少家庭的青睐。然而,市场上销售的一些蓝莓,虽然贴着消费者熟悉的商标,却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闵行法院日前就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件,被告人收购国外进口的杂牌蓝莓后,贴上知名品牌商标,对外销售。  

2021年底起,景某购入进口自秘鲁等国的蓝莓,委托唐某 将这些蓝莓的商标拆除,又向唐某提供给了假冒的"怡颗莓"品牌的商标及包装盒。由唐某雇佣数人,将杂牌蓝莓装入贴有"怡颗莓"商标的包装盒,通过水果摊等渠道,以低于正品的价格对外销售。

据悉,被冒充的"怡颗莓",是美国知名浆果品牌,1993年就在中国注册了商标,在云南有专门的种植基地,其产品在盒马等超市便利店均有售。

怡颗莓公司代理律师介绍,他们公司会对蓝莓的外观、大小、口感都会有品控,而假冒的蓝莓大小不一,新鲜度和口感都没有保障,却贴上了"怡颗莓"商标,让消费者产生混淆,误以为"怡颗莓"品质下降,损害了品牌声誉。

闵行法院民庭四级高级法官施蕾告诉记者,假冒"怡颗莓"的蓝莓因质量问题被退货后,被告人会将坏果挑出来,剩下的果子重新包装,以"怡颗莓"的名义继续对外销售。

本案中,唐某还向曹某等人定制假冒 "怡颗莓"商标标识近20万枚。截止案发,被告人景某、唐某等人非法经营数额近32万元。闵行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景某、唐某及他们雇佣的数人有期徒刑八个月到三年不等,均适用缓刑;接受定制商标的曹某等人,被认定犯有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均适用缓刑。

来源:看看新闻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