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和其他昆虫每次到访都会在植物上留下细微的DNA "脚印",这使研究人员有办法追踪昆虫去过的地方。
惠康桑格研究所和哥本哈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利用这些DNA脚印作为收集昆虫生物多样性信息的非侵入性方法,对如何促进授粉和保护昆虫生物多样性和作物免受气候变化等威胁有了新的认识。
2022年12月6日发表在《环境DNA》上的这项新研究,是首次将DNA足迹与视觉观察同时使用,以追踪作物的昆虫访客种类。例如,研究小组发现了野生非蜜蜂传粉者的重要性,这些传粉者的影响以前被低估了,同时还发现了多种害虫物种。这些发现可以为基于访问果园或作物的特定昆虫的新管理策略提供信息。
这项研究是BEESPOKE*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是一系列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包括哥本哈根大学、政策制定者和研究机构,来自六个北海地区国家。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新的产品和方法,以增加昆虫授粉者的多样性和农作物产量。
农作物需要蜜蜂和其他授粉者将花粉从一朵花转移到另一朵花,使植物能够产生种子和果实。杀虫剂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授粉者减少等威胁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了解哪些昆虫在拜访农作物,它们是如何作为一个群体工作的,以及突出的害虫种类,对于管理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一个地区的昆虫群落是通过视觉观察来追踪的。视觉观察非常耗时,而且可能错过某些昆虫种群,特别是那些夜间活动的昆虫,因为大多数观察是在白天有足够光线的时候进行的。
点此阅读完整文章。
Following insect footprints to improve crop resilience and monitor pollinator biodiversity,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 in Environmental DNA, DOI 10.1002/edn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