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科院林果所高清华/段可团队综述草莓炭疽病研究进展

现代栽培草莓 (Fragaria × ananassa Duch) 是全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蔷薇科浆果作物,经济价值高。自2013年以来,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草莓种植面积268万亩,产量500万吨。但我国草莓单产不足美国、西班牙等国的50%,病害是影响草莓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真菌是地球上一类古老的真菌,与开花植物共同进化。在一种被子植物叶角质层上保存的原炭疽菌化石表明,自白垩纪晚期以来,炭疽菌属真菌已经形成了多样化侵染植物的策略。炭疽菌属真菌包括257种 (species),可侵染数千种植物,由其引起的炭疽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随着全球草莓种植面积增加和气候变暖,炭疽病对草莓产业的影响日趋严重。草莓炭疽病发病初期,病斑呈现水渍状,多是纺锤状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随着病程发展,病斑变为黑褐色,边缘呈黄色或红棕色。当匍匐茎发病严重时,其上部叶片及匍匐茎会相继萎蔫枯死。当短缩茎被侵染时,初期局部呈现红褐色,随后短缩茎坏死,植株死亡。在高温多雨季节,由炭疽菌侵染引起的茎基腐 (Anthracnose crown rot, ACR) 爆发时可在一至两周内毁灭整个草莓苗圃。

由于草莓的广泛种植和多样的农业气候及地理条件,我国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危害大。炭疽病防控的困难在于病原菌侵染草莓后可长期潜伏不显病症、直至植物因环境或营养等生长势减弱时再快速侵染发病;同时因寄主广泛、病原来源多,目前还没有对其长期有效的杀菌剂。草莓炭疽病已成为草莓有机生产难以实施、影响草莓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Phytopathology Research 今日在线发表了上海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题为“Colletotrichum species pathogenic to strawberry: discovery history, global diversity, prevalence in China, and the host range of top two species”的综述文章。为草莓炭疽病的准确诊断和检疫,农业生态系统中炭疽病的综合防控,以及炭疽病抗性资源创新,该论文对全球草莓炭疽菌的鉴定历史和多样性、我国草莓致病性炭疽菌群多样性和流行、以及草莓茎基腐ACR优势炭疽菌的寄主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点此阅读原文。

来源: PR植物病理学研究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