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2022年金山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会议上,上海农科人以“番茄”为例,揭开了我国在农业领域的新模式探索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高端番茄品种仍存在高度依赖国外进口。”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所长朱为民分享到,前几年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番茄种业面临着卡脖子痛点。在金山亦是如此,如樱桃番茄进口品种占85%以上市场,耐贮大红果品种占60%,口感型大果番茄自主率不足10%等。
好在这样发展窘境没有停留太久。2021年7月,金山区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名单。一年多来,上海市农科院聚焦重点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金山建立了27个专家工作站和田间实验室;聚焦主导产业,成立了6个专家服务团,覆盖粮油、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和畜禽,并分主题开展成果路演活动;聚焦主推技术,在金山区建立试验基地和工作站,形成了数字信息惠农行动、成果推介赋能行动、品牌打造助农行动等“八大行动”。
其中,还包括推动了金山区建设番茄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逐步建立形成了“点面结合、重点深入”的长效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工作支撑机制。“后来在双方共建工作下,金山开启了示范、推广新优番茄品种,开展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打造番茄品牌。”朱为民介绍到。
目前,在金山番茄品种来源上,品种由过去的日本品种为主转为目前的国内品种为主。从2022年最新调查情况来看,金山国内大番茄品种约占整个大番茄品种的76%;国内樱桃番茄品种约占整个樱桃番茄品种的89%。整个品种结构实现了国内外品种的逆转,从国外品种占据80%的比例转为国内番茄品种占据80%。
在各方支持下,科研贴近产业营造了良好氛围,也迎来了开花结果的丰收时刻。目前,金山已经培育了“银龙”、“哲优”、“思瑶”、“金塘”等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企业或合作社。如此打破围墙,开放搞科研,也探索出了科研产业双赢发展之路。进入11月,在金山区番茄研发中心的各个大棚里,五颜六色的秋季小番茄已挂满枝头。鲜甜、软糯、风味足,长势喜人,让不少市民垂涎欲滴,种植户也迎来质优价美的收获季节。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