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发电厂里的蔬菜工厂

水木九天:除经济价值外 农业的生态价值也应该被计量

在众多碳中和技术路径中,有一个治理思路,即利用蔬菜工厂加强固碳能力。近日,Hortidaily邀请水木九天农业科技董事长王晓庆先生为我们做了一次有关数字化固碳的分享。

水木九天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的水木孟电碳中和示范工厂是国内第一个农业碳中和示范农场。通过将河南孟电集团的热力发电所产生的余热及二氧化碳与水木蔬菜工厂相结合,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有机物中,从而实现农业碳中和。目前的发电量约为2×330兆瓦, 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达到240万吨。王总分享说,“从逻辑上讲,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减少输入,即在最短时间内转变我们的能源获取方式,不再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碳燃料,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是增加去路,即尽最大可能提高环境和人工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森林、绿化植被是大家所熟知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但见效慢。蔬菜工厂的固碳逻辑和森林公园基本相同,最大的差异是可以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300-400ppm,蔬菜工厂使用时能达到800-1200ppm。二氧化碳浓度的提升,光合作用整体会发生一些变化。”

“目前中国有很多的发电厂,而且各大发电厂所排放的尾气国家都有严格的排放标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含量已经微乎其微;加之温室需要换气,良好的通风并不会导致植物中毒,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二氧化碳利用起来。同时因为不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提取和液化,每吨二氧化碳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来说,一吨煤可产生2.6吨的二氧化碳,是蔬菜很好的养料。利用好二氧化碳,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产生额外的收益。当然,此项操作对装备、技术连接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使用时发电厂的某些链路需要开放,这就要求发电厂需要一定的资质。同时,对发电厂的运营能力要求也很好,因为农业变数很多,种植和后期销售都要考虑到。”

“纵观农业产业链,在生产、加工、运输、售卖等环节,我们都有许多可减少碳排放的工作可做。生产过程中的水、肥使用量以及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物、运输车辆是否为绿色电动和销售距离等都可以作为减少碳排放的标准。我认为碳中和指标需要仔细计算到每公斤农产品,而不是折算到每亩地生产多少,每公斤农产品需要的水、肥料、劳动力、能源都需要精确,我们正在推动相应碳中和标准的开发,近期在浙江也召开了中国首届低碳农业大会。”

“番茄作为一种高喜光作物,固碳能力很强,是我们重点实验的目标对象。未来随着方法学的进一步丰富,我们也会开发针对其他作物的固碳方法学。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中国版的碳中和方法。未来,我们也可以将固碳方法学带到国际上,产生更多的国际合作,推动碳中和的进行。”

“在我看来,产业应该互融互通。工业和农业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能源成本问题。对农业生产而言,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农产品生产带来的经济价值,同时生态价值也应该作为一个计量标准。随着人们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未来农业会成为碳中和的主力军,农业碳中和所获得的收益也会超出农产品的收益。”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被人接受都需要漫长的过程。碳中和目前很多还是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原本生活的一种挑战。更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人从自身出发,去理解去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很多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在关注碳中和,但具体的落地方向仍在不断探索中。水木九天投入了很多的资金进行研发,方法学的开发,旨在推动标准的建立。碳中和是全球的事情,我们非常乐意和全球有此想法的同行一起合作协同。”

更多信息:

水木九天科技

联系人:王晓庆

邮箱:wxq@tsingsky.com

网址:www.tsingsky.com


发布日期:
作者:
©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