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育种新时代

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农业动植物育种可以说是我们打赢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 “卡脖子” 技术攻关的一把利剑,但由于之前对基因编辑是否属于转基因存在争议,且转基因品种监管方面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正式的监管制度和法规一直未能出台,限制了基因编辑育种商业化。对基因编辑生物的监管基本沿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框架。其实基因编辑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作物原有的部分基因,达到基因敲除或对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微调,⽽不是导⼊外源基因,简单来说就是重组,而⾮添加。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更是在202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表示“基因(组)编辑是国际育种界正在竞争的制高点。如果杂交育种是1.0版本,分子标记育种是2.0,转基因育种是3.0,那么基因(组)编辑育种就是4.0版本。”

好消息是随着今年我国新的《种子法》颁布及世界种业市场简化基因编辑作物监管的大方向,2022年1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制定公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对我国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动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6月8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重磅通知《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已经印发,这都预示着基因编辑育种及转基因大豆玉米商业化在即!

点击阅读剩余原文

来源:植物科学最前沿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