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里的蔬菜大棚内,工作人员将深褐色的培养基质装入白色塑料桶内,再小心地栽入菜种或菜苗。三十厘米见方的桶身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方便在办公桌、阳台等环境中种菜。
这是“桶桶蔬菜”,经过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带领团队的研发,目前已实现量产。
兰陵县有着“山东南菜园”的美誉,蔬菜大棚并不鲜见,但在刘雁滨的眼中,他更喜欢称呼自己的蔬菜大棚为“绿色工厂”,承载着自己关于乡村、关于未来的梦想。“相比于传统蔬菜种植,我们近些年来研发的农业项目采用数字化、流程化的手段,实现了工厂化操作,产量稳定,模式可推广。”刘雁滨介绍说,“桶桶蔬菜”内的两斤培养基质可以稳定地种出三斤有机韭菜。
这个项目,已经不是刘雁滨为兰陵蔬菜建造的第一座“工厂”了。2019年,刘雁滨带领一群“90后”开始研发“活体蔬菜”项目,通过调制营养液,实现生菜等品种的无土栽培。
“活体蔬菜”的成功不仅给刘雁滨的信心充足了电,也让整个代村看到了农业科技的广阔前景。
“我们还研发出了一种蔬菜增产技术,将二氧化碳作为肥料用于蔬菜种植,通过增加光合作用中的碳含量,能增产20%左右,目前已经规划建设了1000亩示范区。”在新技术规模化种植区,刘雁滨向记者介绍,如今,代村通过发展智能培植,让农业产业迈向了集研发、精深加工、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智能化发展之路,蔬菜种植迈入工厂化时代,实现了绿色与高产。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