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

综合的能源解决方案,多种方式共存的供热方式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首农食品集团西郊农场投建的“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是2021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计划的首个示范项目。据北京翠湖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新旭介绍,“该园区占地1千亩,分研发创新基地、20万平方米绿色蔬菜示范工厂、配套协作区三部分。目前建成的10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整个温室设计全采用国产化技术,是对国内大型连栋温室的探索,有力推动国产温室的进步。此次试投产的番茄种植面积有2.4万平方米,于2021年12月31日完成首批番茄定植,3月31日进行采收。”

“我们目前在试生产阶段,对番茄品种和温室系统都在调试。试种了30多个品种,以樱桃小番茄和大中果番茄为主。因为是短茬口生产,首批小番茄产量为12-13kg/平方米,大番茄预计在24-26kg/平方米。我们喜欢那些长周期、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同时良好的口感是第一要素。目前番茄销售主要是以线下为主,未来我们希望走“品质+品牌”的高品质生鲜之路。”

能源问题是目前全球种植者面对的共同挑战。“目前我们采用管道天然气、燃气锅炉为主的供热形式,对废气进行循环利用。白天锅炉供热产生二氧化碳,晚上进行储热供暖。我们也在持续探索其他可行的能源方式。比如利用城市供暖的余热,我们附近有提供供暖的电厂,但缺乏现成的管线,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地源热泵,光能和光伏也是潜在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探讨可行方案。在我看来,综合的能源解决方案,多种方式共存的供热方式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与农业生产相匹配的工业体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中国的设施农业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与设施农业相匹配的工业体系与荷兰相比还有差距,但目前差距正在缩小,国内很多专业化公司成长非常快,比如施肥机、轨道车等,不排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系统被使用。”

我们可以看到,能源价格上涨对欧洲温室造成了很大困扰。很多种植者被迫闲置温室或推迟生产,这导致终端农产品价格非常高。“中国目前连栋温室蔬菜生产的占比并不高,主要还是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生产为主,因此能源成本的增加对整体蔬菜价格影响不大。种植者需要在投入成本和产出间做出考量。”

“我们的第二期温室将在栽培模式、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大型连栋温室一直是近年来探索的方向,可以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我们的温室位于北京海淀区,周围有很多的科研院所,我们希望借此发挥科研优势,打造样板工程。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寻求来自海外先进的能源技术,比如更低成本的环控系统、气候幕布等。”

更多信息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


发布日期:
作者:
©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