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萝卜遗传育种团队——将种子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国,但规模化种植中的杂交种子长期依赖进口。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萝卜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庄飞云介绍,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约为600万亩,其中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70万亩左右,这些基地90%以上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种。经调查测算,胡萝卜种子的成本占种植成本的1/3左右,如果能选育出性价比高的国产胡萝卜品种,就能大大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将种子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胡萝卜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它的常规育种种性退化快,而杂交育种优势明显。但是胡萝卜的花很小,每朵花只有1至2粒种子,这给人工杂交授粉带来很大困难。”庄飞云说,胡萝卜不仅授粉困难,且生长周期长,一年成熟一次。“选出好的品种,再到下一年才能看出性状是否优良,仅选种、评价这样的工作就要好多年。在技术好、运气好的情况下,一个相对好的胡萝卜品种的育种周期是15至20年。”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已培育出以“中誉1749”“中誉1877”等为代表的国产胡萝卜杂交品种,在产量和整齐性等性状上,已经能够与国外品种相抗衡。

与此同时,团队还收集保存了国内外胡萝卜品种资源900余份,创建了一套人工高效去雄杂交回交育种技术体系,挖掘了一批耐抽薹、抗病等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胡萝卜遗传育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