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CCMSA清洁供热分会组织召开2022温室大棚太阳能采暖技术交流会。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郭海新教授、北京中柏能环的吴良柏博士、太阳雨杨思成工程师等三位嘉宾向与会者分享太阳能系统在棚室提温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阐述蔬菜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低碳能源供热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优势。
与建筑用热不同,郭海新教授援引相关文献,强调棚室作物根温的重要性。他说,在自然条件下,根、冠的温度是不同的,根系内部的温度也不一样。植物生长对根温更为敏感,地温变化 1℃就能 引起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明显变化。根系温度对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以促进作物生长为目标,而不能像建筑供热那样为空气加热。同时,他还给出了为土壤加热的技术方案,提出微环境营造方法。
据吴良柏报告,在该公司2020年打造的示范项目中,温室供暖运行成本约在3000元/亩的水平,比使用天然气和空气能的成本低50%以上,增产效益显著,棚内种植的高品质西红柿亩产量提高了30%以上。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吴良柏团队在2018年开发出在没有外部加热、室外环境温度零下20℃的情况下,室内最低不低于9℃的第一代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在2019年研发的第二代系统中,通过储热方式,已实现能源的输出,系统运行成本(含折旧)低至15元/平方米,比天然气或电力下降50%左右。通过100亩的实践,西红柿产量提高了25%。多余热能实现向工业用热和建筑输出。
2020年研发的第三代系统,大棚蓄热水箱温度达到50℃以上,,可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居民生产生活供热供暖。水池温度在30℃~40℃之间,用于设施农业供暖+低温热水农业(养殖、水培蔬菜、育苗等)。
清洁供热分会会长单位——太阳雨的杨思成在供能角度讲解了他们在西藏地区才纳净土产业园利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相关技术。据杨思成介绍,利用该方案,采暖和热水的效果都很好,室内暖和、热水也十分充足,且水温恒定。另外,系统全自动控制运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运行费用方面,电价按照0.55元/度计算,2019年采暖季一共150天,采暖和热水的总费用约为68万元。
来源:新能源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