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新品种引进保持开放性

北京花木:花卉消费从单一品种的高密度应用转变为多品种个性化发展

5月12日,2022年北京春季新优花卉品种展示推介会暨第八届北京花木春季花展开幕。“ 我们每两年开展一次,主要是为了和北京IPM花卉园艺展同步。今年是我们第八次举办展会,中国花卉协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业内同行都对我们表示了认可。此次更是将之前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单独举办的新品种推介会和北京花木公司的花卉展结合在一起,由我们来承办,把由我们公司单纯自己的展会变成了和行业组织一起的展会。受疫情影响,观众无法到现场参观,我们准备了VR线上展供大家云参观,(点此参观线上展),”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学斌先生介绍说。

“ 北京花木此次展出了自主育种的花卉新品种17个,包括3个全新系列7个品种的秋海棠,2个萱草品种和8个花木小菊,是我们历年来推出自育新品种力度最大的一次。展会吸引了40多家展商参展,展品涵盖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室内盆花、切花、乡土植物等。来自北京的其他参展单位也推出了部分新品种。国际知名育种公司也在会上首发了5个新品种。”

“我们最早商业化引进和在国内推广国外无性品种是在2014年,从特拉诺瓦(Terra Nova Nurseries)开始。我们相信合作是基于双方的信任和磨合,合作的前提是遵守新品种权的保护。我们对新品种引进保持兴趣。如果育种商有意愿进入中国,我们也非常乐于接触,希望通过互相进一步的了解,达成合作的共识。中国市场上有很多的产品,我们会尽量选择育种商自己最有代表性、最特色的产品进行引进,避免产品的同质化。我们在得到授权后,会开始商业化推广。”

“无性繁殖花卉的品种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从2014年开始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引种试种测试流程,以及生产、销售、应用体系,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供应链的构建,并在2022年 1月获得Naktuinbouw认证,是亚洲园艺行业首家被授予认证的公司。 

“中国的市场发展的很快。花园植物从之前单纯的景观应用变为更个性化,终端需求增多;从一二年生植物变为多年生、室内植物、灌木等更多类群,市场需求决定品种多样性;从育种者的角度看,国外育种商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相比从前更愿意把一些品种推广到中国来;中国同行和用户对国外新品种也有需求;通过这种双方面的推动,极大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于总说道。

”消费者对花卉个性化的需求不仅体现在颜色上,也体现在品种数量上。从原来单一的粉色、黄色、红色逐渐变得颜色更加丰富;从原来的同一品种高密度应用变为持续的、绿色的、生态的多品种应用。之前一个项目用几个品种,但现在一个项目就可能用到几十上百个品种。比如2021年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我们公司在项目上就用了一千多个品种。”

“新品种的推广需要行业所有人士一起努力。我们除了专业优势外,还有很多的示范性景观绿化工程,比如奥运会、天安门广场的景观绿化设计。这些工程项目是展示新品种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在社交媒体的快速转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新的品种。” 

扫码可观看第八届北京花木春季花展 VR。

更多信息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游 

邮箱:marketing@bjfc.cc 

 

 


发布日期:
作者:
©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