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花二代”的花卉版图

3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花农成长为种花专家,华明升见证并参与了斗南花市的发展历程。2013年,华明升的儿子华人从泰国留学归来,子承父业,拓宽品种引进、创新销售渠道,给当地花卉行业增添了更多活力。

1987年,24岁的华明升拿出了家中所有积蓄,托人买来剑兰种球,在自家的一分承包地上开始试种剑兰,成为斗南的第一批花农。得益于他的精心修剪和照看,3个月后,剑兰的第一批花在剪下后就卖了160多元。

后来,华明升又陆续种出了康乃馨、满天星等当时市面上很少见的品种。鲜花卖得俏,一拿到市面上立刻就被抢购一空,有的花贩甚至直接来到田边等着收花。

回国在父亲的公司锻炼了几年后,华人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与父亲当年选择的种花品种略有不同的是,华人主要聚焦热带植物进出口,这既可以发挥他曾留学泰国的语言优势,也是更好顺应市场需求所做出的调整。

“对于花卉行业而言,品种更新同样十分重要。一些老品种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市场也需要更新,而与此同时,主流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敢于引进新品种,华人对花卉市场有着自己的敏锐判断。

“以前我们谈到养花、种盆栽,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中老年消费者,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多,买花、种花、插花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生活方式。买一盆花回家,年轻消费者会接着在网上找攻略、做功课、在不同用户间相互比较,研究如何把花养好、呵护妥当。大家觉得这个事有趣,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提供更多品种选项给消费者。”华人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