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散落于甘肃酒泉市戈壁荒滩上的日光温室大棚,其建设步伐不断向头顶白雪的祁连山下“推进”。这是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发展的缩影。
面积接近两个江苏省大小的酒泉,占丝绸之路总长的十分之一。因拥有极好的光热水土条件,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目前当地已形成了酒泉洋葱、敦煌葡萄、瓜州蜜瓜、玉门人参果等特色品牌,蔬菜制种产量和出口量占到中国一半左右。
酒泉市肃州区农业农村局中以产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任红彦介绍说,目前已完成各类投资近15亿元的该园区,初步形成了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高效节水装备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制造。
基于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态产业园和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将园区培育成中国戈壁农业示范中心、丝路现代寒旱农业硅谷的目标,中以产业园近年先后引进46个戈壁农业项目,囊括种苗培育、分拣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等产业链项目,国际业务遍及韩国、泰国、南非、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座标准日光温室年收入达3万至5万元,相当于大田种植的10倍。“除了光热、土壤和冰雪融水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戈壁农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大片未开垦戈壁荒滩,解决了‘粮菜争地’的问题。”任红彦解释说,这种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不仅能培育出物美价廉的各类果蔬,也会使先进的国外种植技术在此得到试点和推广。
任红彦表示,中以产业园今年将完成各类投资3亿元以上,新建日光温室1000亩、消灭问题温室500座以上,开工建设产业链项目3个,新引进投资项目2个以上,努力将产业园打造成甘肃省内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示范创新能力最强的戈壁绿色生态产业园。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