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的无土栽培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温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其间来回穿梭……目及之处呈现出一副副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刘树生是城川镇麻黄套村的村民,种植传统作物近10年的他,在看到无土栽培具有巨大潜力后,便投资40余万元在自家的土地进行无土栽培大棚改造。刘树生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种植,无土栽培不仅节水、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而且种植类目广泛,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无土栽培不接触土壤,养分几乎全部来源于营养液,不仅不会受到重金属污染,而且也不会有农药残留,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蔬菜。
“无土栽培主要是把土地开沟,开完沟后铺上防水布,农作物都在营养液里生长,每天浇水就浇10分钟,下来差不多一亩地用水量是40至50立方,以前像种玉米的话差不多一亩地200多立方,还有就是无土栽培铺上防水膜后,膜上的水蒸发后还会到肥料上,也不浪费水。”
无土栽培提质增效,智慧农业增产增收。谈及作物产量时,刘树生向记者透露到,无土栽培技术在管理上省了不少功夫,采用的是一年两种两收,像种植西瓜的话,种上两次一亩地的纯收入大概是两万块钱以上,种植生姜的话,一亩地的利润也在4至5万元左右。
“今年第一年就是准备种二十几亩西瓜,七八亩生姜,还准备想种点香瓜、西红柿等,看哪个效益好一点。种的好的话,下一步就想着把无土栽培技术分享给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生态种植带来的丰厚收益。”刘树生说。
来源:鄂托克前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