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推动泥炭供应链建设

新冠疫情至今已是第三年,对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近爆发的俄乌战争,更加剧局势紧张。就泥炭而言,中国泥炭市场受到何种影响?又做了哪些准备呢?近日,我们专访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执行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泥炭研究所孟宪民教授,以下是一些信息分享。

孟教授介绍说,因为疫情,果蔬种植方式巨变,工厂化温室面积剧增,全球泥炭需求暴涨。个别国家泥炭停产,去年气候不佳,全球泥炭产量锐减,泥炭供应严重不足。疫情肆虐,海运停滞,运费暴涨,加剧了泥炭价格上升。尽管2021年泥炭欠收会随着2022年新采季到来有所缓解,但是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白俄罗斯-立陶宛纷争、中国-立陶宛降格、美欧对俄制裁等等地缘政治事件都会对未来泥炭供应链稳定发展埋下隐患。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恶化,去全球化加速演变,全球泥炭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泥炭来源正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泥炭产业位于全球供应链终端,迫切需要与相关国家实现泥炭资源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迫切需要实行全产业链、高水平和深层次合作。针对全球巨变下的供应链乱局,中国泥炭进口商、基质生产商以及广大用户,必须放眼未来,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早做准备。

欧美泥炭产能巨大,中国市场前景诱人。我国应该抓住当前有限战略机遇期,继续发挥已有泥炭供应链作用,通过业务整合和高效管理,发挥集采集运优势,提高中国市场议价能力,降低泥炭采购和运输成本,提高波罗的海-中国泥炭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供需周期平抑能力。

目前已在运营的泥炭供应链通过集采集运和统一通关方式,其泥炭采运成本比企业单独对外降低15-20%,跨周期均衡能力增强,可见集采集运的供应链优势巨大。今后继续推动国外供应商遴选和国内企业用户征集,进一步扩大供应链规模,优化货源结构,为中国沿海地区提供质量优良、数量充足、供应稳定的泥炭货源。

据孟教授表示,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炭断供,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正在积极推动白俄罗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的泥炭供应链建设。我们将依托一带一路平台,联合多家央企和部分泥炭代理商、加工商和终端客户,通过资金、技术、设备、物流、管理、股权等多种模式,进行中俄、中白泥炭全产业链、高水平、深层次合作,构建横跨欧亚、面向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泥炭供应链和产供销结合的泥炭产业集群。通过投资入股方式,扩大泥炭资源占有率和自有产能,努力提高供应链应对风险能力,为用户和经销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确保未来中国市场不断扩展的泥炭需求。与此同时,也要积极进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泥炭、马来印尼泥炭、印度和斯里兰卡椰糠供应链建设前期工作,为满足后续国内需求奠定基础。

更多信息: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

联系人:孟宪民 

邮箱:mengxm3711@163.com


发布日期:
作者:
©



如果您想免费订阅我们的每日新闻,请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此领域的其它新闻:


点击订阅我们的每日EMAIL新闻信

取消 订阅